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極其重要。課堂上學生的討論、交流、回答問題都離不開語言表達,尤其是學生作文中的語言表達。怎樣才能將語言流暢地表達出來,怎樣描述比較生動、形象……故此,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是語文教師不可忽視的職責。學生在學習上都能表現(xiàn)出不同程度的聰慧。他們敢于質疑,獨立思考,課余交流、課堂交流、討論時能有條理、清楚地闡述自己的觀點。學生在這些方面的活動中都離不開語言的表達。為了進一步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那么,怎樣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呢?我認為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一、自信表達是前提
在語文教學中,我常在課堂上留意一些學生在分組交流、討論時,存在不同程度的口語障礙:有的學生話在嘴邊又咽下去;有的覺得沒有什么可以談;有的怕回答不好;有的甚至害羞,怕同學們嘲笑……類似這些情況,就明擺著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正常發(fā)揮受到阻礙。這是學生缺乏自信、勇氣的表現(xiàn)。要想讓學生提高表達能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給學生鼓勵,讓學生充滿信心,鼓足勇氣。在課堂上,當我提問題時,有的欲舉手又不敢舉,我就溫和地說:“想出來了,就勇敢地舉起手!边@時,那些同學提高了勇氣,將手舉起來了。在他們回答問題說得不那么完整時,我及時引導他們說下去,并用一些鼓勵的語言表揚他們。如 “真不錯!”“說的好!”“表達清晰,條理清楚。” 等等。要是學生出現(xiàn)被嘲笑的現(xiàn)象時,我及時對他們進行教育,使他們知道嘲笑別人是不文明、不禮貌的行為。從而讓學生們明白每個人在學習過程中都難免會有出現(xiàn)差錯的時候。歷年來的教學實踐證明,鼓勵學生勇敢發(fā)言能樹立他們的自信。這樣能為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提供可靠的保證。
二、閱讀習慣是基礎
閱讀是語文課程極其重要的學習內容。語文閱讀是學生掌握語言的基礎。要想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就要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一旦對閱讀產生了興趣,閱讀過程中就會處于高度的自覺狀態(tài),會以驚人的毅力去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我重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給他們營造輕松、活躍、民主和諧的閱讀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閱讀主動性、積極性,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使學生在閱讀過程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的樂趣。這是為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奠定基礎,并有效地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其語文素質。
三、傾聽習慣是關鍵
在教學過程,學生認真聽老師講課,認真聽同學的發(fā)言是他們學習的良好行為。只有細心傾聽別人的發(fā)言,在別人的言語中能聽清楚表達的意思,才能做出正確的應對策略。這樣,幫助學生養(yǎng)成認真傾聽的習慣,是教師培養(yǎng)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關鍵。那么,怎樣幫助學生養(yǎng)成認真傾聽的習慣呢?
在課堂教學中,我認為不同的方法可把學生引進傾聽的境界。如我在教學《春》這篇課文,在引入新課時,我用輕柔而稍慢的語調調動學生傾聽的注意力。只要學生注意力集中,就進入認真傾聽的境界。接著,讓學生帶著我事先準備好的問題聽錄音,這樣學生帶著學習的動機,一邊認真傾聽錄音,一邊感受文章的意境美,經過傾聽錄音使學生初步把握了朗讀情感,然后再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片段。要求其他學生聽后給予評價。這樣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逐步培養(yǎng)他們認真傾聽的習慣,提高了他們傾聽的能力。
四、討論交流是途徑
課堂教學中,分組討論、交流,是給學生語言表達的機會。教師在課堂上要把握機遇,善于安排恰當?shù)挠懻摻涣鲀热。討論、交流時要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言,幫助害羞的學生敢說,讓每一個學生喜歡說,有話說。如我在教學《編寫寓言》時,先讓學生觀看視頻,再讓學生說說什么是寓言?引導學生編寫寓言,盡可能讓學生自由發(fā)揮。這樣他們既有語言表達的機會,又有傾聽別人發(fā)言的機會,切實做到了說、聽、寫的訓練。課堂小結時,教師同樣大膽放手讓學生小結課堂的教學內容,讓學生既掌握學習的知識又利于智力的發(fā)展。
總之,培養(yǎng)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在語文教學中要采用形式多樣的訓練,讓每一個學生都有發(fā)言的機會,都能夠發(fā)展思維,都通過思維過程表達出來會有喜悅感。不過,培養(yǎng)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是長期性的,是在平時的課堂教學積累上而逐步提高,我們必須關注每一堂課,關注每一個學生。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jié),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fā)高發(fā)季節(jié)。近日,記者走訪發(fā)現(xiàn),雖然市區(qū)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fā)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