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友鄰居互拜年 美好祝愿同相贈
外嫁女初二“探外家”
大年初二,是客家人傳統(tǒng)的 “探外家”的日子。今年春節(jié),雖然細雨蒙蒙,但阻不了出嫁女人“探外家”的熱情。
大年初二,盡管陰雨綿綿、天氣寒冷,在龍川新田鎮(zhèn)高峰村的鄉(xiāng)村馬路上,上午9 點多便熱鬧了起來,雖然天氣冷得“趕狗不出門”,但出嫁的女兒,尤其是新婚后的小夫妻們紛紛攜家?guī)Э诨啬锛姨酵改浮?
探外家是客家人春節(jié)拜親訪友最隆重的一道風俗,而結婚的頭年,按客家風俗小夫妻必須年初二去女方娘家拜年。而探外家禮節(jié)也多。據(jù)當?shù)厣狭四昙o的村民介紹,上世紀90 年代前,在農村的新婚夫婦去探外家是很講究的,要把女方娘家的七大姑八大姨都算上,包括女方的本家族,僅送禮一項, 就要幾籮格挑著去,而且禮不能太小氣,不然會丟女方娘家的臉面。另外一筆開支就是紅包,遠親近親,上輩小輩一個也不能少。對于當年并不富裕的農村來說,這是一筆不小的開支。于是,在農村就有很多結婚后,家庭并不富裕的男方不敢跟隨老婆探妹家,等有錢再去完成“任務”,這讓女方家人感到很是尷尬。
而在連平縣上坪鎮(zhèn),“探外家” 則俗稱“轉外家”。
年初二一大早,記者便跟媽媽一起準備豐厚的禮品,有代表平平安安的蘋果,代表大吉大利的橘子等等,已經(jīng)結婚的還要準備好紅包送給娘家老小,寓意滿堂紅。舅舅家在距離我家好幾公里外的西坪大塘面村,這幾年路修好了,黃泥路變成了水泥路,車輛進出也方便了,一大家人包一輛三輪摩托車,十幾分鐘就到了。
才到大舅家門口,便聽到一陣陣歡聲笑語,原來,大舅嫁出去的 4 個女兒有3 個已經(jīng)攜夫帶子回來了,家里顯得特別熱鬧,還有一個嫁到清遠英德的二女兒也正往娘家趕,今年的大團聚誰也不會落下。舅舅忙著準備午餐,媽媽跟小姨有時打打下手,我們小輩的姐妹們也都久別重逢話題多多;小孩子們搶電視、搶玩具,開開心心地娛樂打鬧,調皮的幾個時不時還跑出去放幾個鞭炮。
中午時分,遠嫁英德的表姐終于攜夫帶子到家了,在提著大包小包的手信中竟然有好幾大袋的沙糖桔。表姐說,去年她種的沙糖桔大豐收,甜蜜的豐收果實想讓娘家人也都嘗嘗,為此她還特意花1500 元租了一部車從英德開回娘家。
本報記者 刁城邦 謝素德
新春佳節(jié)鬧花燈
臘月廿六趕回家鄉(xiāng)——鄂西北名城老河口。大年初一,記者有幸在小城濱江公園欣賞到了一場原汁原味的花燈巡游。
現(xiàn)場表演的花燈造型各異,新穎別致:旱船、秧歌、魚蚌戲珠,讓人眼花繚亂。表演者服裝統(tǒng)一,動作優(yōu)雅,表演的內容有贊頌黨的政策的,歌唱新農村的,宣傳計劃生育政策的,表揚和諧鄰里關系的,形式多樣,內容豐富。一名參與花燈巡游的老藝人劉姨樂呵呵地說,這幾年黨和國家政策好,種田有補貼,看病能報銷,上學能免費,這日子越活越有滋味,這不,過節(jié)閑來無事,參加花燈表演,用咱老百姓方式快快活活過大年。
“旱船”,也叫“彩船”,是老河口民間傳統(tǒng)文藝形式的一種。老輩人講,這些都緣于老河口鄰近漢水河,歷史上是鄂西北的主要港口,繁榮時一天曾停泊商船上千只。生活在小城的人們經(jīng)常耳聞目睹船航行時如何闖險灘、戰(zhàn)激流等行船中的故事。為了滿足群眾的欣賞情趣,將枯燥的水上生活變?yōu)楹档乇硌莸乃囆g形式,前輩藝術家根據(jù)當?shù)氐拿袼罪L情,不斷琢磨,不斷創(chuàng)新,才形成了有固定特色的藝術表演形式。在老河口,其表演情節(jié)一般分“平水行船”、“奮戰(zhàn)激流”、“勇沖回旋”、“排除擱淺”、“歡慶勝利”等!巴婧荡弊怨乓詠頉]有固定唱詞,均系即興發(fā)揮,見啥唱啥,走哪兒唱哪兒。內容大都是賀喜祝詞,歌功頌德,生意興隆等,當然少不了調情罵俏。
其實,喜愛熱鬧的家鄉(xiāng)人從來都喜歡用戲曲來表達自己的喜樂,就是在抗日戰(zhàn)爭最艱苦的時期也不例外。1939 年,國民政府第五戰(zhàn)區(qū)李宗仁司令長官部移駐老河口,在這里堅持抗戰(zhàn)達六年之久,李宗仁先生曾親筆題寫門匾“熏風南來”。抗戰(zhàn)時的老河口聚集了大批文藝工作者和演藝團體,姚雪垠、臧克家、田漢、白玉樓、馬宏良、楊少泉活躍在抗戰(zhàn)時期的戲曲文壇,《陣中日報》、《戰(zhàn)地畫刊》在國民的內心深處蕩起層層波瀾。出生于此的張光年以一曲《黃河大合唱》名震全國,風靡全城的《光化青年進行曲》表現(xiàn)出老河口人民不甘屈服反抗外侮的豪情。光化婦女工作團表演的街頭劇《放下你的鞭子》因技藝高超、感情真摯而多次重演,老河口一時成了文化的圣地、精神的家園。
本報記者 張濤
新媳婦向家婆討主意
大年初二,對于家住和平縣新塘村26 歲的小可來說跟以往二十多年的每個年初二都不同。因為她去年12 月剛完婚,今年是她婚后的第一個春節(jié),更是她婚后第一次很正式地帶著丈夫回娘家登門拜年的日子。按照習俗,在這一天,出嫁的女兒會帶著丈夫回娘家拜年,回娘家的女兒必須攜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分給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飯。
由于這個特殊的性質,她感到有些緊張、有些急躁。緊張的是,雖然是回娘家,但這是第一次很正式帶著丈夫回娘家給親戚們登門拜年,讓大家認識新女婿,而初為新媳婦的她不知道準備什么禮品更合適,怕做得不到位;急躁的是,丈夫還賴在暖暖的被窩里,一時找不到人商量。
幸好這時婆婆串門回來了,小可急忙問道:“媽,除了紅包,我要準備什么禮品去合適呢?”小可的婆婆于是幫她算算娘家要給哪些親戚拜年,該帶多少份禮品。
小可告訴記者,姐姐們已經(jīng)到娘家了,他們要先去娘家給爸媽拜年,然后全部人去大伯家拜年,晚上給二伯拜年。“我們結婚還不到兩個月,娘家親戚們除了在婚禮上和婚后第一次‘回門’見過我丈夫外,就沒有再見過了。這次去要讓大家都好好地聊聊!
10 點半,小可的弟弟開車到家門口接她來了,拿著備好的禮品,小可和丈夫匆匆出了門。大年初二回娘家的習俗,不僅給出嫁的女兒們提供了一個聚會的機會,讓許久未見的姊妹們,得以敘敘舊、話話家常,也讓女婿們跟岳父母家的兄弟姐妹們更快熟絡,相處更融洽。
這個春節(jié)小可的行程安排得非常滿,大年初二回娘家,初三帶丈夫回她的老家給外婆拜年,初四上午去丈夫的舅舅家,初五上午去丈夫的大姑婆家,初五下午去丈夫的大姨家,初五晚上公公的朋友要來家做客,說是要見新媳婦……雖然這個春節(jié)非常忙碌,但是小可覺得挺充實。
本報記者 黃春燕
潮汕拜年一對柑橘走天下
正月初二是潮汕的“走仔節(jié)”,這一天,出嫁的女兒要帶上丈夫兒女回娘家拜年,這是春節(jié)間潮汕最熱鬧的一天,這一天,記者在老家揭陽市榕城區(qū)仙橋感受了這份濃濃的人情味。
阿濤去年新婚,今年是他第一次成為這些攜妻“回娘家”大軍中的一員,一大早,他帶上糖、茶、酒等禮品和必備的柑橘來給岳父岳母拜年。來到岳父岳母家,首先要吃甜品,寓意新年甜甜蜜蜜,聽老輩人講,以前傳統(tǒng)的甜品必須是豬腳煮薏米,煮得粘粘稠稠最好,現(xiàn)在已經(jīng)演變成白果糖水、蓮子百合等清甜的甜品,可口不膩乎,符合現(xiàn)代人的口味。午飯是回門的重頭戲,蝦、蟹是必備的,潮汕傳統(tǒng)“果肉”、乒乓粿等美食也要一齊擺上桌。
豐盛美味的午飯后是拜年的高潮,此時,各家各戶、大街小巷里往來的拜年聲和鞭炮聲此起彼伏,阿濤要輪番到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叔舅姑姨家拜年!靶抡缫狻缫狻 在聲聲祝福中,記者跟隨阿濤來到農村的爺爺家,農村里春意盎然年味濃,只見村道的路燈上掛起紅燈籠、飄著中國結,地上零星鋪散著鞭炮留下的紅色紙屑,廣場上有潮樂愛好者的表演和燈謎活動,而此時,爺爺早已沖好功夫茶等著大家來拜年,聽到孫婿到來,奶奶高興地迎在門口,拉進里屋,邊喝功夫茶邊話起新年的祝福。吃個開心果、喝杯茶,阿濤就趕著到下一家拜年了,一個下午阿濤走了近十戶親戚。
經(jīng)過一天的拜年之旅,記者發(fā)現(xiàn),潮汕人上門拜年一定要帶上一對柑橘,向主人說聲 “新正如意”,臨走時,主人拿起那一對柑橘說聲“轉敬”,拜年的人就把柑橘帶走了,兩個柑橘又可以到下一家拜年了,這就是所謂的“一對柑橘走天下”。聽說,如果主人家忘記“轉敬”,拜年的人要自己把柑橘帶走,如果把自己那對柑橘落下是不吉利的。80 后的阿濤對這種傳統(tǒng)繁瑣的拜年方式并不排斥,他覺得這種形式“傳統(tǒng)而意義深遠”。
本報記者 鄭婷影
“開門炮”迎來拜年客
“百節(jié)年為首”,過年是我國最隆重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客家人過年有著族親團結優(yōu)良傳統(tǒng),有著濃郁的親情。英德是清遠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龍年新春來臨之際,記者回到英德市鄉(xiāng)鎮(zhèn),重溫這里的年俗文化。
除夕過后,最隆重的莫過于正月初一子時 “開門”。大年初一,從子時開始,家家戶戶打開大門,稱“開財門”;鳴放鞭炮,稱“開門炮”,旨在嚇走妖邪,祈求吉祥。此時,整個鄉(xiāng)鎮(zhèn)萬炮齊鳴、煙花齊放,響成一片,鄰里街坊互相祝福,場面十分熱鬧。于是,人們在爆竹聲中迎來了新的一年。那響亮而頻繁的爆竹聲,那五顏六色的煙花燈火,把新春佳節(jié)的鄉(xiāng)鎮(zhèn)夜晚打扮得絢麗多彩。
大年初一早晨,家家戶戶還得準備好紅紙、香燭、鞭炮等,在各自家門口禮拜先祖。這時,人們總能清晰地聽見不遠處傳來的鑼鼓聲!斑@是每個村落、姓氏的村民自發(fā)組織的舞獅隊!备赣H告訴記者,他們每年大年初一都會敲著鑼鼓、舞著醒獅到鎮(zhèn)上給同族人拜年。因此,舞獅隊每到一處都會受到人們的熱情歡迎和接待,包括燃放大紅鞭炮、包豐厚的利是等。這天,也是同堂親人團聚的日子。吃罷早飯,記者一家人和至親叔伯、堂弟堂妹等一同來到爺爺奶奶的住處,從大至小逐一向爺爺奶奶拜年,爺爺奶奶則給每個小孩子包利是,說吉利話。爾后,一家三代同堂在喜慶熱鬧的氛圍中談收獲、話將來。
從初一到初六,鄰居親友都會相互串門拜年,多說“新年好”、“身體健康”等吉利話。小孩給長輩拜年,長輩一般要包利是;雙方都有小孩,則相互贈送。到親友家拜年一般帶油角、肉丸等禮物。主人除備茶果招待外,還要留客飲拜年酒,菜式相當豐富。而年初二回娘家的日子,路上人群熙來攘往很是熱鬧。大人們拖兒帶女手提孝敬父母的禮物,到娘家與親朋好友歡聚。
本報記者 吳志堅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jié),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fā)高發(fā)季節(jié)。近日,記者走訪發(fā)現(xiàn),雖然市區(qū)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fā)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