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有支老年女子舞龍隊 舞起龍來圖個樂子和熱鬧
訓練中的和平女子舞龍隊。
鼓點伴奏,“金龍”追逐龍珠,或進或退,或舞或止,或跳或蹲,或穿插或繞行,時而龍盤柱尾、時而穿越行進、時而連續(xù)跳躍,矯健身姿讓人眼花繚亂,一時贏得圍觀群眾陣陣喝彩。這是記者日前見到和平離退休人員藝術協(xié)會女子舞龍團演出的一幕。令人大感意外的是,這些舞龍“好手”都是當?shù)厍逡簧狭四昙o的婦女。
!褒垺痹倏嘁膊慌
舞龍隊伍中,要數(shù)“龍頭”羅翠容最為引人注目。她手擎5 斤重龍頭,舞得虎虎生威,讓人難以想象她已是57 歲了。她坦言道,舞龍辛苦又考驗手藝,每舞一個套路都有嚴格要求,比如朝四門,不可能只朝了三方,累了歇會再朝,那樣另一方的觀眾會不滿意,所以,每一套路都要連貫,一舞到頭。
除了動作幅度大以外,舞龍更講究技巧與隊員間默契配合。從 “龍頭”到“龍尾”,9 個隊員都要步調一致,跟著有力的鑼鼓聲,保持 “龍”順暢地“飛舞”。這不是一天兩天就能練成的事,需要長期不斷地訓練。
自去年12 月成立以來,女子舞龍團每周訓練兩次。訓練時,有的隊員手上甚至打起了血泡,但從沒有一個隊員叫苦叫累,也沒有一名隊員因吃不了苦而退出的。
動手縫“龍”很開心
在隊員們的休息室里,記者注意到,角落里倚靠著的兩條“龍”有些破舊,龍尾的部分都幾乎掉落,再一細看,竟是用街頭揀到的紅色橫幅縫成的兩條“龍”。原來在平時,隊員們訓練就是用這樣的“龍” 來舞。由于真的“龍”價格比較高,隊員們擔心把它弄臟弄壞,于是一針一線地縫補,把幾條揀來的橫幅做成了“龍”。女子舞龍團副團長劉美芳說:“平時我們還兼顧著補 ‘龍’的工作,現(xiàn)在的兩條龍都有經過隊員的手修補,都是一針一線地縫起來的!
目前,舞龍團買道具、服裝、鞋等花費了2 萬多元,通過隊員們拿出各自退休金或積蓄籌資才解決。今年春節(jié)以來,他們在縣城義務演出了好幾場,沒有一分錢報酬。
劉美芳說,雖條件有限,但舞龍平時耍耍,圖個樂子,有股熱鬧勁兒,又能烘托氣氛。別看大家都是上了年紀的婦女,可一聽見鑼鼓響,大家渾身都是勁。
演繹夕陽別樣美
舞龍團目前由舞龍隊、花扇隊及腰鼓隊組成,共有31 人,隊員平均年齡60 歲,年齡最大的69 歲。盡管她們都已為人妻、為人母,但憑著各自的興趣,互相支持,不計報酬,帶給當?shù)厝罕娋、樸實的舞龍表演,也演繹了一段夕陽別樣之美。
今年大年初一,舞龍團正式 “出街”贏得了滿堂彩。和平縣城居民像看稀奇似的,把“龍”圍得水泄不通。正月十五,舞龍團又在和平縣城巡回演出,很多觀眾看了后贊賞說,觀看他們的演出,比看花錢從外地請來的劇團表演還過癮。
不過,舞龍團團長兼教練陳和興對此還不滿足。他說,目前有搶寶、跳龍門、拜四方等10 多種舞龍?zhí)茁,但還是有些單調,今年計劃再添新花樣,買兩只“鳳凰”以展示龍飛鳳舞,歌頌和諧盛世。以后還將把陽明飄色、打紙馬等失傳已久的民間技藝挖掘出來,與女子舞龍團一起表演,增加觀賞性。
和平離退休人員藝術協(xié)會會長鐘彩榮這些年一直致力于和平獨特客家歷史文化的挖掘和研究,對舞龍團寄予厚望。他說,以前和平采茶戲劇團曾到廣州大劇院表演,歷十三場而不衰,一直備受和平人所稱道。近5 年內爭取讓女子舞龍團出河源,進省會廣州,重現(xiàn)當年光采。近期還計劃到和平各地巡演,機會成熟的話,還將到市區(qū)來演出。
本報記者 張濤 文/圖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jié),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fā)高發(fā)季節(jié)。近日,記者走訪發(fā)現(xiàn),雖然市區(qū)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fā)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