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硬漢方孝孺
■尹育青
浙江地處華夏東南,山清水秀,人文薈萃,吳儂軟語,浙女多情。自古便有“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之說。
明初,浙江出了個聞名天下的硬漢——方孝孺。其人大名,想必略通歷史的人都不會陌生;其人大名,充滿了儒家的純正與剛勁。漫漫封建王朝數(shù)千年,敢直罵皇帝觸碰龍鱗的有幾人?!作為一個文弱的儒家書生,為了心中的儒學道義,他硬是不懼威脅,不屈服于朱棣的強大威力,誓死不擬登基詔書,最終落得個被滅十族的慘烈結局。
他創(chuàng)造了一個空前絕后的紀錄——滅族之罪,最多到九族,而對方孝孺卻株連到了十族!這是一個怎樣的書生啊!一般人面對皇帝誠惶誠恐都來不及,哪敢頂撞違拗甚至謾罵皇帝,這是怎樣的彌天大勇!我突然想起那句特狠的話“舍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
讓后人不可思議且無法理解,江南秀山麗水,怎么孕育出這樣一副鋼筋鐵骨、一位錚錚硬漢?!江浙自古便是多出風流才子之地,因為這地方太美了,美得讓人失去方向——“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也美得讓男人退化,雌了多少好兒郎,唐朝大才子杜牧到了江浙,生活數(shù)年,發(fā)出了“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的感慨。江浙這地方太誘人了,好山、麗水、美人,哪一樣不使人心醉神迷?!
方孝孺是浙江海寧人,海寧位于浙江北部,瀕臨著名海灣——杭州灣,乃歷史文化名城。江南的青山秀水給了他聰慧與靈性,年少即表現(xiàn)不凡,極有讀書天賦,被譽為“神童”,稍長,參加科舉,屢屢高中,后被朱元璋選為太子朱標的老師,朱標早逝,又成為建文帝朱允炆的老師,倍受重用。古代讀書人能中科舉為官,已是光宗耀祖,無限風光,更不要說成為兩代帝王的老師,這更是讀書人至高無上的榮耀!士為知己者死。孝孺鐵定了心跟著朱允炆走,誓死維護建文帝的地位。當燕王攻入南京,建文出走,大勢已去,面對朱棣強迫他起草詔書的要求,他堅決不從,并罵不絕口:“滅我十族又如何?!”此話驚天動地,空前絕后。當時,后世有人評價他“太迂”“不識時務”“太傻”“殃及無辜”等等,總之,負面評價甚多。評論者認為那本是朱家內部的事,你方孝孺又何必太較真呢?你所堅持的“名正言順”“道義”“嫡長繼承”又有多少價值與意義!成王敗寇,在強大的實力和霸道的帝王面前,這些堅持意義何在?這不是蚍蜉撼樹、以卵擊石又是什么?!
結果眾所周知,孝孺自己身死名裂,且禍及親朋好友乃至學生。朱棣軍師姚廣孝看出了殺掉孝孺的不利影響,曾力勸朱棣刀下留情,否則“天下讀書種子絕矣”!但專制帝王的威嚴與顏面是不容拂逆的,最終方被殺。
為了一個抽象的道義、制度、名號而獻身,孝孺,您值得嗎?深受儒家忠君正名思想熏染的他,心中的信念和道義勝過生命,這是物質和功利標準遠不能衡量的。所以,來自江南水鄉(xiāng)的文弱儒生方孝孺卻有著鋼鐵一般的堅定信念和意志——他是一個儒家思想的殉道者!后人可以評價他的迂,卻不可否定他的“真忠”“至忠”,他絕對是個純儒,真儒,而絕不是正統(tǒng)儒家所鄙視的“鄉(xiāng)愿”“犬儒”。
與孝孺同鄉(xiāng)的現(xiàn)代大文豪魯迅是他的知己。他在自己的學生柔石(也是海寧人)被國民黨殺害后,曾提到柔石的“迂”,并把他和同是海寧人的方孝孺聯(lián)系起來。話語之間,對他們的品行激賞不已,對他們的遭遇則痛惜不已。他也曾寫過一篇《聰明人、傻子、奴才》,我想他對“傻子”是發(fā)自內心地敬重并欣賞的,方孝孺就屬于他所敬重的“傻子”。中國的進步和發(fā)展,不是所謂的聰明人和奴才能推動的,最終還是要依靠眾多的“傻子”,而這些“傻子”也就是他在《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所贊揚的“中國的脊梁”。
舍身求法、為民請命、埋頭苦干……無疑,方孝孺屬于舍身求法,他維護的看似一個名分,一個綱常道義,其實更深處講,他維護的是一個“道”,也就是我們今天反復強調的“正義”。
浙江硬漢方孝孺已去600年,但其維護正義的凜然浩氣千古長存!
熱點圖片
- 頭條新聞
- 新聞推薦
最新專題
- 酷暑時節(jié),下水游泳戲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傷亡事件易發(fā)高發(fā)季節(jié)。近日,記者走訪發(fā)現(xiàn),雖然市區(qū)河湖周邊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開的危險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為嚴防溺水事故發(fā)生,切...